行理是什么意思(行李的“李”与姓氏的“李”有关系吗?)
咱们将出远门时所带整理好的随行物品叫做行李,而“李”是一个姓氏即李姓,如唐朝皇室的姓氏,同时也是一种果树的名称,也就是李子树。那么姓氏中的“李”与行李中的“李”有什么关联吗?

实际上行李的“李”与姓氏中的“李”共用一个李字也是由于种种巧合,并不是因为姓氏的原因称其为“行李”。
“李氏”与“理氏”
李姓是我国第二大姓,在2018年的一次统计当中人口就超过了一个亿。
李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有出自嬴姓、姬姓或者李树的图腾等,但相同点是都出自“理”。

据说李氏祖先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,皋陶在上古时期被任命为舜的“大理官”,也就是掌管刑法的官职,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、监狱、法治,相当于如今的司法长官,被称为我国司法的开山鼻祖,于是皋陶便以官职命族人为“理氏”。
而皋陶后人理徵在殷纣王时期也出任理官一职,因为人刚正不阿,违抗昏君纣王的旨意而招来杀身之祸,于是带着妻儿外逃避难。在逃难过程中饥渴难耐,好在路旁遇见李树,摘食野生李树上的李子充饥才得以生存。
后来逃至如今河南鹿邑一带,为了避难更换姓氏,也因感激李子树的“救命之恩”,于是将“理”姓改为“李”姓,所以其孩子李利贞为李氏第一人!

因为姓氏与李树之间的渊源,故李氏子孙,常常在屋旁种栽李树作为家族的象征。比如诗仙李白有他的桃李园,再如唐朝宫廷也多种植李树,至如今有些地方仍保留这种习俗。
“行李”与“行理”
正因为“理”与“李”之间的关系,因此在古时候这两个字是相通的,也就是通假字,在北宋时期方勺的小说《泊宅编》中就提到:“李理义通,人将有行,必先治。”,所以“行李”实际上是“行理”。
那么“行理”是什么意思呢?

在古时候实际上是指行使理的使者,或行使礼法的使者,相当于古代的外交官。秦朝之前是礼的天下,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,因此使者在出使他国时得有礼和理。
所以《烛之武退秦师》里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”中的“行李”就是指出使的使者,后来演变成出行携带的物品,这也属于一种词义的扩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