轩辕黄帝故里到底在哪(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——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)
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,自古享有“轩辕故里”的殊荣,境内发现马家窑至齐家文化遗址40余处。文献中屡有记载。史称“有娇氏以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”。晋.郭璞《水经》载:“帝生于天水轩辕谷。”《甘肃通志》载:“轩辕谷隘,清水县东七十里,黄帝诞此。”《直隶秦州新志》载:“帝生于轩辕之丘,名日轩辕,今清水县有轩辕谷。”《甘肃省志考异》中载:“轩辕谷在上邽城东七十里,轩辕帝生处也。”清水古称上邽,又属天水郡管辖。故史料中所说的天水轩辕谷,实际上就是清水轩辕谷。各种县志亦均有记载,“轩辕谷,东南七十里,黄帝诞于此。黄帝生于姬水,长于寿邱。”宋.罗泌博考众说所著《路史》,该书注中有寿邱在上邽语。这些史实与成纪为伏羲、女娲生地,宝鸡为炎帝生地互相印证,有助于证明渭水流城为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清水历史悠久,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,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,早在八千多年前,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在清水这块沃土之上繁衍生息,形成部落。八千年来,一代代黄帝子孙们以其特有的勤劳和睿智,不断地开发轩辕故里的山河,创造着灿烂的古代文明。
登高俯瞰,轩辕谷犹如一只护风藏水的圆盘,飘然降落在了陇坂关山的茫茫林海之中,恰似倒躺着的敞口鼓腹的大地湾陶罐。圆盘中央,兀然挺拔着的俊秀山峰,就是《史记》所载的“轩辕之丘”,当地人称轩辕丘。登高远望,围着轩辕丘的圆盘似的山峰,极像一条翘首摆尾的青龙,顽皮的孩子似的,环抱住了慈母般的轩辕丘。轩辕丘前,向北流入陕西通关河,在宝鸡以西汇入渭水的轩辕溪,与《水经注》“水出南山轩辕溪”,“北流注泾谷水”,“东南入渭”等记载完全相符。轩辕丘前,有祭祀轩辕黄帝的三皇庙,当地人把轩辕黄帝称为“轩王爷”和“三皇爷”。轩辕丘对面,轩辕溪两边,居住着只有“雷”“苗”两姓,世不通婚,相传为“专门守三皇爷香火”的三皇沟村民。轩辕谷东面坡地,有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“轩王爷”降生、睡觉、嬉耍、练武、晒太阳的“轩王台子”、“睡觉石”、“嬉台”、“演武台”、“晒台”。东坡背面谷中,靠着轩辕谷,有龙潭沟村,村民中有四户人家姓“龙”,相传为黄帝大臣龙行的后代。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在《渭水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》中指出:“轩辕星与轩辕谷方位相符。”2009年,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实际测绘发现,轩辕谷的七处最高点相连之后正好与北斗七星暗合。
早年,清水县在三皇沟曾建有三皇庙。20世纪70年代修梯田时,曾在庙基上翻出过瓦砾砖块。1993年春,三皇沟村民犁地时,翻出过两块方砖。据当地年长的村民说,三皇沟原盖有三皇庙,对面有戏台。至今,村民称轩辕黄帝为“轩王爷”或“三皇爷”。后来,由于交通不便,先移到县城窑庄沟,后移建到永清堡下。1943年,国民党49师驻清水时,拆除三皇庙,盖了碉堡,剩下一厢房。1952年,有位老红军住过家。至今,人们把永清堡后的地方称作“三皇庙塬”。庙前曾竖一“轩辕故里”石碑,系明朝学者胡缵宗所题。清水县城在民国时称“轩辕镇”,解放初称“轩辕区”。县城北2公里处的上邦乡李崖村有两孔窑洞遗址,日“轩辕窑”,亦称“轩口窑”,相传为轩辕之母携帝栖居之所。解放前后,窑洞有画廊。此处断崖处有大量的细泥,壁薄红色的龙山齐家文化陶片、灰坑层多处,属龙山齐家文化遗存。考古证明,龙山齐家文化与黄帝同时代。
轩辕窑、轩辕谷等历史遗存与《史记》、《水经》等史书记载“黄帝居轩辕之丘”、“黄帝生于上邽轩辕谷”相应证,有力的佐证了清水作为轩辕文化之乡的美誉。
2005成立了“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”,相继创编了大型广场舞蹈《清水轩辕鼓》和西秦腔歌舞剧《轩辕大帝》,创办发行了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会刊和《轩辕书画报》,出版了《轩辕黄帝略考》、《轩辕故里》、《轩辕故里民间故事集》、《华夏文明的曙光》等研究专著,撰写了《轩辕黄帝及文化初深》、《轩辕黄帝出生探疑》和《轩辕黄帝、轩辕文化、轩辕谷》等有影响的研究论文。建成了轩辕广场、轩辕大剧院、轩辕湖公园、轩辕宫、轩辕祠等。
2006年4月,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,为清水题词“轩辕故里”,丰富了清水作为轩辕故里文化的内涵。
如今,“轩辕故里”已作为清水县的一张“名片”,分别刻于清水县轩辕广场、清水县轩辕谷两地。近年来,先后为清水题写“轩辕故里”的还有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、著名学者石兴邦、何光岳、杨东晨等。2011年,清水县被省民间文艺家协先后被命名为甘肃省“轩辕文化之乡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